文|科技新知依蔓
毫末智行否认暂缓IPO,预计2025年实现。
近日,有消息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期在内部暂时叫停毫末智行的港股IPO。不多,据"每日经济新闻"10月16日的消息,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目前毫末智行没有暂停赴港IPO计划,仍在进行中。对于毫末智行具体的IPO时间,张凯表示,应该是2025年。
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定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前身为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部,现任CEO为此前曾在百度任职的顾维灏。天眼查APP显示,透过层层股权穿透,毫末智行实控人为魏建军,持股37.1871%。
毫末智行此前计划目标在2022年实现盈利,2023年冲刺科创板,然而,这些计划并未能如期实现。去年7月,有消息称,毫末智行计划在港股IPO, 后来被官方否认。
抱紧长城大腿
2022年长城汽车的年报中,毫末智行赫然在列,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也在担任毫末智行的董事。尽管毫末智行已经独立,但其与长城汽车的关系仍十分密切。
截至2024年2月,毫末乘用车智能驾驶产品HPilot搭载车辆超过20款,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1.2亿公里。但官网上列举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中,整车企业仅有长城汽车一家。换句话说,毫末智行的乘用车辅助驾驶产品,悉数搭载于长城汽车旗下各款车型。
毫末智行的CEO曾经坦诚地表示,"长城本身就是一条很粗的腿,它连续好几年销量100万辆,2025的战略是要一年卖400万辆车,我为什么不把长城服务好?"
只不过,面对新能源时代的来临,长城汽车的表现却略显平淡。尽管其年销量在过去几年内始终维持在百万辆以上,但是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却并不理想,分别为13.7万辆、13.2万辆和26.3万辆,仅占据总销量的比例分别为10.7%、12.3%和21.5%。
毫末智行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誉为"含着金汤匙出生",具备量产能力优势。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发展需要海量数据的支持和积累,与长城汽车深度绑定,使许多车企某种程度上有戒备心理,不愿轻易向其开放数据资源。
长城汽车是毫末智行的唯一,但毫末智行在长城汽车眼里并非无可替代。今年稍早时候,据"晚点Latepost"报道,长城汽车已经引入元戎启行作为第二家智能驾驶供应商,元戎将为长城提供端到端的智能驾驶方案,今年计划落地三款车。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愈发白热化,即便是采用降价策略也未必能够有效地提高销量。这种压力无疑会逐步向上游智驾行业蔓延,于是智驾供应商也打起了价格战。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2024 年毫末会用 ‘极致性价比’ 的产品,开拓更多客户,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和量产。"
IPO充满曲折
自本年度伊始至今,已有十多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启动上市流程。
据"华夏时报"不完全统计,除了正在做最后冲刺的地平线,以及8月正式上市的黑芝麻智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Momenta(魔门塔)、西井科技等数十家智能驾驶科技企业,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事宜。
在IPO前, 地平线的估值在D轮融资后已经达到87.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超600亿元。地平线用高研发投入三年半亏损超226亿元 换来了在中国所有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的位置。
文远知行每年的研发开支都比公司收入高,2021年至2023年累计研发开支22.6亿元,而收入加起来只有10.68亿元。做自动驾驶芯片的黑芝麻智能2021年至2023年研发开支加起来是收入的5倍,三年净亏损高达58.7亿元。
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要想在经营层面实现收支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
截至目前,毫末智行已进行了多轮融资,背后投资机构包括长城汽车、美团、首钢基金、高瓴创投、九智资本等。仅今年上半年,毫末智行就接连完成了两轮融资。2 月,毫末智行获得了过亿元 B1 轮融资;4 月,又完成 3 亿元 B2 轮融资。两笔融资,毫末智行均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
2021年,毫末智行曾透露该年度实现了亿级别的营业收入,但是关于盈利状况以及资金投入的进一步信息并未得到披露。虽然上市可能会在短期内缓解资金压力,但真正重要的还是要证明自身具备商业化运作的能力,能够自我生存发展。2024年是智能驾驶行业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毫末智行的实现盈利和冲刺IPO之路仍然充满曲折和艰辛。